【返回首页】
前不久在我国台湾地区举办的COMPUTEX TAIPEI 2025主题演讲中,英伟达 CEO黄仁勋正式推出NVLink Fusion策略,旨在通过开放生态系统整合客户自研或第三方芯片(如ASIC、CPU),构建半定制化AI基础设施。
为何说英伟达的NVLink Fusion战略可以和“海光+曙光”的业务整合拿来做一个类比?这就涉及到系统级生态建设的问题。大算力芯片的上游比如海外EDA巨头,纷纷表示其客户的增长很多都来自系统公司而非芯片公司,就是这一趋势的明证。
首先,NVLink Fusion是英伟达NVLink策略的升级版,是对NVLink整机作为一个整个计算系统的优化。十多年来,英伟达不满英特尔的PCle板级生态,另造了一套NVLink系统,目的就是要提升CPU和GPU互联性能。
NVLink的出现,意味着一套高速计算系统不能再单纯地看GPU或者CPU参数性能,必须要把数据交互、传输、链路带宽、协同计算和可扩展性加以综合评定。
NVLink和CUDA一同成为英伟达护城河之后,引发了同行的高度忌惮,云服务商AWS,微软和ASIC供应商如博通,Marvell等正在密谋另立新互联标准。
黄仁勋认为,专用性的ASIC与通用性的GPU市场将长期共存,英伟达通过开放生态吸纳ASIC厂商合作,而非直接竞争。NVLink Fusion为超大规模云端供应商如AWS、微软提供标准化机架架构,支持异构芯片包括ASIC无缝部署,加速产品上市。
因此,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业务协同契合了高算力芯片“系统级应用”这一大趋势,双方的业务互补主要体现在产业链整合、技术互补及市场拓展的深度耦合上。